第二章 州刺史居丧惊变,刘大郎巧计除奸(一)

来点头孢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唐门中文网 www.tmzw.net,最快更新南国的穿越生活最新章节!

    三个多月时间转瞬即过,刘隐除守丧外,渐渐学习熟悉管理州中军务政务。

    封州军有一万二千余人,咋一看在岭南这块偏僻之地势力庞大,但万余人中堪称精锐者不过二千余人,主要集中在刘谦所建静波军中(南汉禁军六军之一,剧情需要提前入场)。这一军为水军,由刘谦堂兄刘淮担任统军。还有五百余人为刘谦近卫,称作亲卫都,是刘谦由军中挑选武艺精熟者组建,刘谦自掌。亲卫都集中了军中骑兵,共五十余人,人马具甲,战力冠绝诸军。余下军队多为地方团练,相当于后世民兵,由四个团练使分别掌握。此外还有千余土兵,由封州左近土民中征慕而来,较擅长山地丛林作战,可惜甲械不精,大多皮甲也无,攻坚克难只能在旁摇旗助阵。

    政务方面,多用谪居岭表之人或是謫官后人。州刺史以下有长使一人,周杰;别驾李衡;司马,倪曙。各曹参军若干,负责具体政务,多由当地人士人担任。

    至于刘隐前些日子凭嘴炮笼络的小弟,其中一人名苏章,封州人,善骑射多勇力,被刘隐提拔到身边任了一个亲军牙校,嗯,没错,和他老子刘谦起点一样。认命之时,刘隐摸着苏章的肩膀,说了一句惠而不费的话:“苏章忠勇,某可推心置腹矣。”把苏章激动的不行,自此以后刘隐便养成了不时摸人肩膀的习惯。

    近日来,经过努力学习,前世只是个扑街主播的刘隐于州中事务管理,可谓进步巨大。终于从一开始的努力辨认官名,到了现在的七窍一通六窍,没办法只得用曹参故智,勉强支应。但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他,终究还是记得一句话:“枪杆子里出政权。”牢牢控制军队,提拔亲卫都中军士担任各军中下层军官。亲卫都士卒本就由各军选拔,粮饷丰厚,家小集中在封州城内,十余年来对刘谦忠心耿耿。

    这一日,“处理政务”昏头胀脑的刘隐索性抛开这些,带着苏章等人到封州军中闲逛,不,视察军务。两个弟弟,一个塞到刺史府学习政务,一个自己领着随军历练,,尤其刘岩,生的身长手长,整一个武力NPC典范,刘隐准备将其培养成领军工具人。

    二十余骑出封州城,直入静波军驻地,驻地临贺水而建,占地200余亩。静波军此时正在操练。都统军刘淮见刘隐前来,忙上前行礼,刘隐较忙迎上:“伯父何须如此,折煞小侄了。”刘淮正色道:“使君此来是为视察军务,淮岂能不知尊卑。”

    刘隐只得也正色道:“统军所言极是,隐受教了。”转而望向远处操练兵卒,“还请统军继续。”

    “使君请上将台。”众人随刘隐登上点将台,这是一个三米多高,长宽三十余米的土台子,站于其上,能俯瞰营中操练各军阵和不远处江上战船。静波军中操练多重弩箭,身为水军,水战中跳帮火攻之类也多有操练。但古代操练毕竟非实战对抗。为避免损伤战船,诸如拍杆,火攻,并未真个去拍船烧船,又兼强弩造价高昂,操练中更多的倒是装备弓箭,长矛,手斧和刀盾等兵器。

    今日场中静波军约有五百余人,分为三个方阵,主要训练熟悉军阵。刘隐观看半晌,发现所练军阵并没有想象中的神奇,圆阵,军官与金鼓旗帜在内,矛手刀盾在外,组成圆形方阵。常阵,。三军阵分前、中、后军,前军多置刀盾矛兵,另有一些斧手和投掷类标枪兵,金鼓旗帜依然在中军。还有一种雁形阵,整体呈V字型,左右两翼随旗帜金鼓命令前突或退后。

    军阵行止间,刀光霍霍,矛锋森然,颇有强军之相。静波军操练水陆皆有,倒近似于陆战队。

    其后是弓手的射击训练。二百余名弓手列阵,随着一声声“齐”“盈”“放”的口令声,利箭嗡嗡嗡离弦而出,远处一排排标靶应声…额,没倒…毕竟这是弓箭齐射,不是155齐射。

    训练由辰时一直持续到申时,酉时队列解散,众军归营休息吃饭。拒绝了刘淮安排的宴会和陪同,刘隐领着苏章刘岩深入军营,准备塑造一下爱兵如子的形象。

    右营。

    三人领了食物走到一伙军卒身旁,“劳驾老弟,往后稍稍让个地。”刘隐说完一屁股坐在地上。

    那伙军人明显知道几人身份不一般,闻言连忙准备起身行礼。

    “不必多礼,都随意些。”

    几人只得战战兢兢坐下。

    刘隐看向手中食物,小米饭大概三两,黑乎乎隔夜的咸鱼一条,不知名野菜汤若干。

    “你们平时都吃这个?”刘隐笑眯眯问。

    “回贵人话,只操练时如此,平时并无肥鱼。”

    刘隐瞅了瞅巴掌大“肥鱼一眼,问道:“平时够饱腹吗?”

    “饱的,饱的,贵人。”这大概是他们这伙人的头,三十余岁年纪。

    刘贵人全程保持微笑,又说道:“家中生计如何?”

    “三十多岁”答道:“小人家小俱在封州,家里有几十亩山田,老天爷护佑时,能吃个半饱。小人当兵吃粮,家里不用交租子,每月也能有几斗粮,倒是能糊口。”……

    似是见刘隐没有上官架子,几名兵卒话渐渐多了起来。一个十八九岁年轻士兵道:“小人是都城县人(今广东郁南县),前些年糟了灾,家里没了收成,只能来投军。”说着偷偷瞄了一眼刘隐,“刺史大人是个好官啊,派人赈灾发粮,小人在这还能吃饱。。。”刘岩高兴的接了一句:“那是自然!”

    “小老弟,路走宽了啊。”刘隐心里嘿嘿一乐,又问道:“军中训练可还觉得苦吗?”

    “不苦的不苦的。”“三十多岁”赶紧接了一句,“军中操练十日一小操,一月一大操,并不觉得苦。”说了悄悄瞪了几名兵卒一眼,刘隐佯装不知。

    “俺爹妈叫俺二驴子,俺就叫二驴子,贺江上面拉纤的,后来拉不成了,就来投军,俺力气很大,不觉得苦的。”工具人刘岩非常好奇,问道:“你爹娘为啥叫你二驴子,这名字多难听啊!”

    “听爹说,俺从小就性子倔,是属驴的,就叫俺二驴子,后来他们饿死了,别人问俺叫啥,俺就告诉他们俺叫二驴子。”二驴平静的叙述着自己身世,周围几名军卒也平静听着。刘隐默然,这才惊觉这是古代,这是乱世,人命如草芥的乱世。

    轻叹了口气,刘隐转了个话头,“平日不操练时,大家伙都有甚消遣?”

    “也无甚消遣耍子,不能进城,大家伙凑一起,也就赌…嗯,赌赌谁力气大。”都城县那人接道。

    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刘隐问道。

    “回贵人的话,我在家行六,大伙都叫我李小六。”

    “六啊,攒点老婆本,这年头老婆可不好娶啊。”刘隐唏嘘不已。

    眼看时间还早,刘隐并未离开军营,想到军队操练辛苦,又无消遣活动,不如把后世那套宣讲队,文工团搬过来用,一来缓解士卒情绪,二来,嗯,主要是来夹带私货,让士卒只认他这个老板。刘隐可是清楚知道五代十国时期下克上的优良传统的。

    “苏章,去请统军和各位管辖来。”

    不多久,刘淮一众随苏章来到营中。

    “使君,属下前来听命。”

    “不必拘礼,请伯父来。是有个事要和您商量。”

    “唯使君命是从。”刘淮恭谨回答。

    “我观军中操练甚勤,士卒精悍,伯父大才。”

    “使君谬赞,此属下之本分。”

    “伯父何须如此谦逊。只是盈不可久,军士操练之余,无所事事,能否找一二消遣活动,以舒身心呢?”

    “使君恕属下直言,军中操练自有成例,按时操演更是士卒本分,这消遣。。。”刘淮迟疑一下,还是应道。

    刘隐道:“伯父误会了,我所谓消遣并非唱词念曲,耍钱赌酒,而是安排人手,定期在军中宣讲一些忠君报国,舍生取义之理,只是这形式呢,可挑选说书人,甚至优伶编成剧目,在各军宣讲。至于这人人员吗,就叫文工宣讲团,伯父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刘淮不愧是刘谦倚为柱石的心腹,食髓,,,闻弦歌知雅意,“如此一来,士卒必衷心拥戴,使君明见!”

    “还要劳烦伯父召集众军,我还有些话要与他们说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随着一声令下,五百余人迅速列队完毕,都很好奇这位刘贵人想干什么。

    “诸位弟兄,某刘隐,今日来探望大家伙,见识了你们操演,果然强军,刘隐与有荣焉。”众军卒听到这里,悄悄把自己立得更直更挺。

    刘隐满意一笑,“诸位都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子,上阵杀敌,不惧生死,头掉了只当碗大个疤,何等的英雄气概!”

    “诸位为我,为刘氏,为朝廷出生入死,些许粮饷,怎能抵得过各位兄弟满腔热血?!命,诸位交给我,珠玉金帛,只要你有本事,任君自取!我刘氏定当不负诸位,给诸位一个远大前程。”

    “我刘隐会带着诸位兄弟生,也敢带着诸位兄弟死!”

    “诸位把刘隐今日所言写在纸上,刻在心里,哪天我没做到,尽可来造我的反,刘隐必无二话。李小六,出列!”

    小六儿正听得热血沸腾呢,冷不丁听到自己名字,下意识大喊:“诺!”

    “你可识字?”这踏马要是不识字就尴尬了。

    “回使君大人话,小人不识!”——“但小人记性好,记得您说的每一句话!”

    “小伙子,路差点走绝了,你知道不…”刘隐心里暗笑,道:“好,我想要封州军每一位兄弟,都能听到我今日所说,你能替我背给他们听吗?”

    “小人,不,属下必不负大人所托!”

    刘隐转头看向刘淮,“伯父,请下令各自归营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