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7章 农业大丰收

三思两行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唐门中文网 www.tmzw.net,最快更新女帝欠了我百万亿:只能生娃抵账最新章节!

    7月初冬。

    暑气散去,天气渐凉。

    吸收了大量光热,积累了大量营养的农作物,会在气温变的寒冷前,快速进入成熟期。

    于是七月中旬前后,帝国各地的晚稻和冬麦,纷纷开镰收割。

    河东省,寿高县,一个叫大沃村的普通村庄。

    该村四十七岁的村民刘福生,是一位种地的老把式,是村里人都很服气的一位能人,因为刘福生在地里种的东西,产量总能比别人的地高出一截,他种的地就是要更好。

    可就算刘福生的种地本事很高,但他家的生活水平,没有比其它村民好多少,在村里只属于中等水平,日子一样过的苦哈哈。

    因为他家只有42亩地,其中22亩山坡旱地,20亩靠河水浇地。

    刘福生有五个儿子五位儿媳,十二个孙子孙女,加上老伴,家里一共是24张吃饭的嘴。

    没错,人多是有力量大的好处,农忙时不怕忙不过来,但坏处就是不管地里能打多少的粮食,都有些不够吃。

    所以往年刘福生会经常带着几个儿子,四处寻找打零工的机会,哪怕一天的工资只有1角元(0.1龙元),但只要管饭,都干的非常卖力。

    而去年帝国开始推行全面变法后,刘福生算计一番后发现,干纳税工,居然比打零工还划算的多。

    能随便加饭加菜吃到饱,这一项待遇,就超过了无数东家。

    多出来的纳税凭证,也能卖出高价,最少1龙元\/枚,也比打零工的工资高太多了。

    故而跟几个儿子商量一番后,刘福生让二儿子,长期留在工程队中,成为职业的纳税工——现在二儿子已经当上了小队长,每天能拿2个纳税凭证,还托关系把自己媳妇安排进了送餐队,每天也能拿1个纳税凭证,夫妻俩都开心满意的不得了。

    大家庭里也少了两张吃饭的口,减轻了些压力,少了很多鸡毛蒜皮的矛盾。

    但整体的贫困现状,还是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变。

    不过今年的2月份。

    在镇里公仆所的公务员的组织下,刘福生跟其他村的一些种地好手,去了一趟郡城,去参观了江南商会名下的‘先进农业推广基地’后。

    有几样‘好东西’,进入了刘福生的视线,让他心动不已。

    比如能让农作物产量,至少提高三成的复合化肥。

    比如能消灭多种害虫的广谱杀虫农药。

    比如江南商会的农业专家,利用杂交技术,培育出的‘金麦800’良种,据说平均亩产潜力,能做到800斤左右。

    还有那种能在寒冷的冬天,也能种出绿叶蔬菜的塑料大棚,刘福生看的激动不已,直打哆嗦。

    想买。

    说实话,这些‘农业神物’刘福生全都想买,很想弄到自己的地里,试一试效果。

    但……

    他口袋里拿不出什么钱,哪怕复合肥、农药、金麦800与塑料膜的价格,都不算很贵,但依然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,没有那么多的余钱。

    “拿不出钱没关系,我们可以先零息免费赊用,等到地里收获之后,可以用粮食实物支付,也可以把粮食卖了再还钱,或者只还一部分,只要三年内全部还清即可,而且不收任何利息,只需归还本金。”

    江南商会的销售人员说道。

    听到这话。

    性格一向保守老稳的刘福生,当即做出了赊账的决定,签下了那份《农业合作协议》。

    种了一辈子地,自认为是个种地好手的他,渴望突破自己的极限,想试试用很少的地,种出够全家人吃的粮食,还要卖出余粮,还上赊种子农药化肥的欠款。

    而家里人得知这个情况后,虽然不敢违逆刘福生这个一家之主,但都觉得风险有点大,有点赌博的感觉,万一……

    “不会有万一的!江南商会富可敌国,不会坑害我等小民。若出了万一,也是天时不好,是老天爷不愿配合。”

    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。

    刘福生拿出了家里最好的那20亩水浇地。

    在江南商会农业专家的指导下,种上了‘金麦800’这个冬麦品种。

    为防止出现意外,刘福生干脆在田边搭了个棚子,日夜守候在地头,看着麦苗从发芽,到茁壮成长。

    尤其是在拔节期,播撒了第一遍化肥后,那夜晚间发出的‘叭叭叭’快速生长的声音,着实令人欣喜,势头非常惊人。

    即便如此。

    6月初,由于连续十多天没有降雨,麦田陷入到了干旱中,若不及时浇水,必定会出现减产乃至绝收。

    好在江南商会的‘抗旱保墒队’,主动提供的蒸汽抽水机,解决了大问题,其直接从低水位的河中抽水,让他家的二十亩麦地,得到了很好的灌溉,恢复了生机。

    6月中旬,帝国南方三省遭遇了超强飓风袭击,河东省境内,也出现了大范围的降雨,缓解了旱情,却没有带来风灾,反而是一场丰收之雨。

    6月下旬,麦田进入到灌浆成熟期,刘福生又播撒了一些化肥,打了一遍农药,带着家人拔除了那些杂草。

    一直等到了7月8日。

    等麦田变的金黄一片,一串串饱满的麦穗,压的麦秆深深弯腰。

    刘福生跟他家人的心,这才全部放了下来,再也没有丝毫担忧。

    7月9日,开镰收割之日。

    刘福生家的二十亩麦田,让大沃村全村的男女老少,都聚拢了过来,满脸的惊叹。

    甚至有无数村民主动帮忙收割,只用半个上午,便收割完毕,并脱粒完成,再进行称重后,引起惊呼一片。

    “两万零一百八十三斤!平均亩产超过了一千斤!”

    “祥瑞,这简直是祥瑞啊,亩产千斤,老朽这辈子都没见过!”

    “其实晒干后,实际亩产是950斤左右,但依然非常不错,可以让县里的官员,上报给朝廷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没到上报朝廷的标准,《炎龙日报》跟‘帝国之声广播’,这两天报道了很多地方粮食亩产破纪录的新闻,亩产千斤的比比皆是,福生叔地虽种的好,但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。”

    “年初镇上公仆所的公务员们,也上我家推广过农药化肥良种,但我不愿花钱购买,若早知道产量提高如此之大,我定然会买!哎,我家地里的麦子,亩产只有300来斤,跟福生叔家的麦地差了三倍,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。”这人后悔不已的道。

    “我家麦地的亩产还不到300斤!就算化肥农药良种的成本,折合两百多斤粮食,但最后还是能多赚300斤的粮食,总账还是非常划算,明年我也要这么干!”

    “福生叔家已经通过做纳税工,把该交的税都交了,所以两万多斤的粮食,全是自己的,官府不会拿走一斤。”

    “今年的粮价不低,江南商会以1龙元100斤的价格,不限量的收购,福生叔的这些麦谷,若全部卖了,能赚200来龙元。”

    “福生叔一家,今年定能过个大大的肥年啊!”

    无数村民羡慕的声音响起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傍晚。

    大家庭里。

    菜肴丰盛的丰收宴上。

    坐在上首,作为一家之主的刘福生,享受到了妻子、四个儿子四个儿媳,以及一众孙子孙女们尊敬的目光,虽然平时刘福生在家也是说一不二,但此刻,他从家人们的目光中,感受到了一种心服口服。

    因为两万斤粮食的收获,意味着可以敞开肚皮的吃喝,不必再过的抠抠搜搜。

    若把部分粮食卖出,家里不仅能还掉所有债务,还能多出一些余钱。

    甚至可以搞一些利于长远的投资。

    于是趁着刘福生喝了两碗米酒,且心情极好的时候。

    大儿媳提出建议:明年送家里的长孙去江南省的工厂当学徒,只要能学出来,成为正式工,未来一个月的工资,就超过家里一年的收入。

    三儿媳提议,明年送她的小儿子浩浩去学校读书,她儿子浩浩打小就聪明,是块读书的料,以后说不定能成为帝国公仆,不能一直当个放牛娃。

    四儿媳也表示,应该先送她的女儿甜甜去江南省发展,因为甜甜有超凡天赋,虽然天赋不高,但江南商会那边的超凡培养学校,愿意免费培养,家长只需把孩子送进去即可。

    五儿媳则认为,家里的房子住的太拥挤了,希望建一套更大更舒适的红砖房,不然等她肚里的孩子出生,连多余的住的地方都没有。

    听到这么多的需求。

    且就优先级的先后,几个儿媳又争吵了起来,谁都不愿相让,毕竟余钱只有一点点,最多满足一个愿望。

    而米酒喝了五六分醉的刘福生,并没有稀里糊涂的答应任何一人。

    “行了,你们别吵了!”

    他头脑异常清醒的道:“今年家里剩下的钱,我要去找江南商会,购买塑料膜,建温室大棚!要在冬天种出反季节蔬菜,如果这件事成了,明年家里不仅要盖大屋,你们的孩子,全都可以去读书,去学手艺!这一次我也有九成把握,你们只要支持与配合,明年一定要什么有什么!”

    听到公公突然要搞什么大棚蔬菜。

    几个原本吵得不可开交的儿媳,在好好思索一番后,还是做出了全力支持的决定,一个,公公是一家之主,他说什么就是什么;其次,在种地这块,她们公公确实拿手,还没掉过链子,而冬天种出的蔬菜,富人们定愿意出高价购买,这个项目确实很有前途。

    于是家庭内部达成了一致后,氛围又变的和和睦睦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