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章 释义

浩尼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唐门中文网 www.tmzw.net,最快更新权谋大明,阉党崛起最新章节!

    王承恩离去后,李培恩偕同方泽、方广回到厅堂。

    三人坐定,才互道恭喜。

    今日三人受赏,论数量,李培恩所得最为丰厚。

    崇祯皇帝不仅特别恩准他为一位族人谋取官位,

    还赐予了大量的金银绸帛及田地。

    然而,诸多赏赐之后,李培恩的官职却未见提升。

    这微妙的暗示,让李培恩心中多了几分揣摩。

    李培恩收获了大量金银,方泽则顺利地去掉了“试”字,正式成为百户。

    原本已是百户的方广,亲自率军击溃三百海盗,更受崇祯皇帝的重视。

    不仅获得重金封赏,

    还直接由六品百户跃升为五品宣慰佥事,

    越过五品招讨使之职。

    要知道,明朝武官晋升每一步都颇具挑战。

    李培恩原以为,仅凭三百海盗的人头,

    能助方广取得五品招讨使或卫所镇抚的职位已是万幸。

    为此,他还曾写信给曹化淳,为方广美言。

    不料,崇祯皇帝对方广似乎格外青睐,

    直接将他提拔为宣慰佥事,并移驻华亭县。

    然而深思熟虑,李培恩理解,

    作为立志复兴王朝的皇帝,

    在动荡不安的时代,渴求武力是常情。

    明了这一点,李培恩意识到,

    即便自己身为宦官,

    未来或许也要涉足军事领域。

    毕竟,若能在崇祯皇帝面前树立懂兵的形象,

    对他日后的筹划大有裨益。

    抛开这些未来的考量,李培恩半玩笑半认真地对方广拱手道:

    “今天最值得祝贺的,当属你的长德了。”方广的表字是长德。

    "你的晋升实属破格提拔,恐怕你现在已是榜上有名、深得圣眷,未来必定大有可为啊!"

    屏风书名,自唐太宗时期起,君王会将心腹之臣的姓名刻于屏风,以便随时记挂于心。

    这与简在帝心一词相同,皆描绘着受帝王宠爱的情境。

    尽管李培恩如此赞誉,方广依旧谦逊有礼,避让着他的作揖。

    待李培恩言毕,他才连忙摆手,谦虚回应:

    "李大人切莫过分夸赞小人。"

    "小人虽愚笨,但也明白,若非李大人给予的机会。"

    "小人今日无法崭露头角。"

    "今日之功,全赖大人栽培,小人在此立誓,往后必全力以赴,为大人效力。"

    方广的话语掷地有声,充满决心。

    李培恩听后,满意地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今非昔比。

    方广受此殊荣,官位上已超越了李培恩的宣抚使之职。

    即便李培恩挂着东厂的招牌,方广再怎么高升,也仍在其掌控之下。

    然而此刻,利益已定,李培恩需要看到方广真诚的态度。

    面对方广的积极表态,李培恩微笑道:

    "鞍前马后无需你操劳,全力以赴则可,但切勿牺牲生命。"

    见方泽欲开口,李培恩举手示意他沉默,继续对两兄弟说:

    "你们俩在危难之际助我度过难关。"

    "所以今天我要对你们兄弟俩郑重地说一句。"

    "那就是,无论何时都不可为他人轻易舍弃生命。"

    "只要活着,就有希望。"

    "就算将来我真的离世,只要你们还记得我的意愿,能继续前行。"

    "那么,我死得其所……"

    听到这里,方泽和方广互望一眼,不解李培恩何出此言。

    然而,李培恩心中明了。

    他是穿越者,拥有未来的知识和见识。

    但本质上,他的身体仍是个自幼体弱、经历过死亡的天阉。

    因此,无论他的愿景多么宏大,这副脆弱的身体可能无法支撑到最后。

    所以,李培恩认为必须将影响力扩散出去。

    即使最终未能走到终点,至少他的理念和目标能在世间延续。

    对方泽和方广两兄弟而言,那些事仿佛远在天边。

    因此,李培恩并未深究,而是转而提及他挂念的另一个问题。

    “今日城中对祁家的议论沸沸扬扬吗?民间舆论的风向如何?”

    “觉得有罪的多,还是无罪的多?”

    面对李培恩的提问,如果是一个月前的方泽,或许无法理解“舆论风向”的含义。

    然而现在,他已经习惯了李培恩的熏陶。

    他自然而然地回应:

    “议论确实不少,据各地密探反馈的信息来看。”

    “多数平民还是觉得祁家的行为过火,只有少数深信儒家理论的人,认为祁家的做法并无不妥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是否有罪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目前看来,除了少数激烈争执的人,大多数人都不敢轻易下结论。”

    “毕竟祁家在常州府历史悠久,声望颇高,而且普通百姓也不敢轻易挑衅这样的乡绅世家。”

    李培恩听完,略带失望地轻轻摇头。

    他清晨派遣锦衣卫封锁大门,让此事闹得人尽皆知,却未径直闯入府邸逮捕祁家父子,原因就在于他根据融合的记忆推测,常州府内多数人的价值观可能与他相异。

    若他鲁莽地闯入祁府抓人,即便事情闹到崇祯皇帝面前,他也未必能占上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