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 陛下,圣人诗文至

傻春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唐门中文网 www.tmzw.net,最快更新我在大奉以诗问道最新章节!

    建康城,大奉皇帝自南巡后便居于此,数十年的经营使建康重现旧都汴京的繁荣。皇城内纵横交错的布局,完全依照汴梁旧制。且在皇宫北门,立有一碑,碑上刻有皇家铭文,下方列着十二圣人的名字,象征以文治国,文德教化万民。

    碑底雕有一把剑横在古卷上的图案,寓意大奉朝文运昌盛,剑指北方,立下誓言与期盼。

    然而,愿望虽美,现实中大奉因党争不断内耗。即使有十二圣人镇守,也无法阻止龙气的消逝。

    皇宫深处,微胖的崇文帝赵煜伏案批阅。近来北方边境动静渐大,双方试探已演变为小规模冲突。

    龙虎上将军宫傲天已驻守北方,赵煜出于谨慎,三天内两次紧急召回南方边境的三皇子赵宏入宫,以防与北方发生大规模冲突。

    大奉重文轻武,除二人外,再难寻得合适将领。

    赵煜揉了揉眉心:“现在何时了?”

    一旁的太监刘瑾连忙回答:“陛下,已近午时。”

    赵煜合上奏折:“传令下去,朕今日便在书房用膳。”

    刘瑾轻声禀告:“陛下,德妃娘娘还在等着与陛下一同用膳呢。”

    赵煜挥挥手:“去告诉德妃,朕这边政务繁重,改到晚上吧。”

    “微臣遵命。”

    刘瑾匆忙退出,指示一个小宦官传达旨意,又让几个小太监准备些食物,摆设妥当后,刘瑾恭敬地说:“陛下,用膳吧。”

    门外传来回应:“儿臣叩见父皇。”

    “进来吧。”

    身着龙纹白袍的赵弘微微鞠躬进入:“见过父皇!”

    “来,陪父皇吃顿饭。”

    赵弘含笑坐在赵煜对面:“看父皇今日心情颇佳。”

    刘瑾识趣地退在一旁。

    “北方长久以来都被北魏压制,如今好不容易取得胜利,父皇自然欢喜。”

    “父皇,有宫将军镇守北方,只要北魏不倾全国之力南下,边疆便可安然无恙。”

    赵煜叹了口气:“事情并非那么单纯,北魏女帝已下令,不论何人,能取宫将军首级者,封万户侯。”

    “北魏的江湖人士和刺客已经开始行动,近来镇北关内针对宫傲天的刺杀次数已骇人听闻地达到了数百次。”

    赵弘皱起眉头:“竟如此疯狂?”

    “确实。”

    赵煜放下粥碗:“对付这些刺客和江湖人,寻常士兵无济于事,朕打算招揽暗阁的刺客为我所用,但暗阁对此似乎并不热衷。”

    赵弘略作沉思:“暗阁不像北魏的刀剑盟那样纪律松散。”

    “况且暗阁中的高手很多都是半隐居状态,只接高额悬赏,从不与朝廷合作。”

    赵煜皱眉:“暗阁再强,也仅是我大奉的一个小小帮派,难道还要跟朝廷讲条件?”

    赵弘说道:“暗阁三大高手如今只剩白鹭和青鸾两位女子,她们向来散漫,若要说服她们与朝廷合作,恐怕没有足够的诚意难以打动她们。”

    赵煜犹豫道:“另一个呢?”

    赵弘表情古怪:“父皇,另一个名叫探花郎。”

    “探花郎?”

    赵煜面色阴沉:“你说的是三年前在朕屋顶上睡了一整晚的那个家伙?”

    赵弘点头:“此人常戴面具,手段狠辣,正邪难辨。三年前那次皇宫高手围捕他时,他仿佛人间蒸发般消失,至今未找到他的任何线索。”

    “儿臣曾私下与白鹭接触过两次。”

    “嗯?”

    赵煜看着赵弘:“你与暗阁有过交涉?”

    “父皇明察,儿臣回京后才与她们接触,目的是想让他们加入朝廷。”

    “结果呢?”

    “她们说,除非我们能说服探花郎重回暗阁。”

    赵煜一怔:“那此事就交由你来办。”

    "我?!"

    赵弘正要回应,刘瑾从外面走进来:"陛下,梅圣有书函送达。"

    "梅圣?快呈给朕。"

    刘瑾恭敬地捧着一个小盒子进来。

    赵弘连忙起身:"父皇,儿臣告退。"

    "不急,陪朕一同看看。"

    刘瑾揭开盒盖,里面是一封信和一卷轴。

    赵煜打开信,不禁笑道:"梅山说要推荐一位无双的文人给朕。"

    赵弘附和道:"能被梅圣称为无双文士,文庙里怕是不超过五人。"

    赵煜指向卷轴:"这是他的诗词,一起来欣赏。"

    刘瑾示意两个小太监展开画卷。

    赵弘看着文字,一字一句念道:"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,眺望长城内外......欲与天公比高低......"

    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北国万里江山的壮丽景象:皑皑白雪,群山如苍龙翱翔,长河冰封,猛然间,一轮红日高挂天际,万水千山披上了锦缎般的华彩!

    一股雄浑的气势油然而生!

    赵弘全身一震,额头竟渗出细密的汗珠。

    他深深吸了口气,表情庄重无比,周身更是闪耀着光芒,三品文气,二品武道境瞬间全开!

    赵煜在旁边面色凝重,能让弘儿以文道之心去诵读诗词,其中蕴含的壮志与激情该有多么强烈!

    "惜秦皇汉武,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"

    赵弘念完最后一个字,全身颤抖,他强忍住内心的激动,缓缓闭目调息:"父皇,这首诗词内蕴皇者之气,非寻常人可读。"

    "儿臣,儿臣已尽全力。"

    赵煜没料到一首诗词竟有如此浩瀚的文气,顿时神色严肃:"这是何人所作?"

    刘瑾瞥了一眼,诗文下方还有几行小字,连忙提醒:"陛下,看这儿。"

    赵煜看见落款处的几个字,愣住了:"钱塘郡,刘博?"

    "刘博?!"

    赵弘急忙睁开眼,直视画卷:"父皇,是钱塘郡的刘博吗?"

    "你认识这个人?"

    赵弘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嬉皮笑脸,用一本破书骗走他一千两银子的家伙,然后摇头:"儿臣在钱塘郡时,的确见过一个叫刘博的人,虽通文武,但绝无如此文道之气。"

    "你也认识一个叫刘博的?"

    赵煜皱眉:"小倩从钱塘回来,也常提起一个叫刘博的人。"

    赵弘犹豫:"只是不知是否就是梅圣所说的那位。"

    赵煜看着刘瑾:"传朕旨意,让梅山将刘博的所有资料上报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