尾声(完本)

北海布衣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唐门中文网 www.tmzw.net,最快更新三代盐工沐光辉最新章节!

    “晶儿,好孩子,你就再给我讲一讲咱们海盐的先祖,夙沙氏煮海为盐的故事吧!”

    望着爷爷期盼的目光,我笑了笑说:“爷爷,这个故事,您老从年轻的时候就给爹,还有我们兄妹讲着听,这都听了多少次了,您老还没有听够啊?”

    “傻孩子,咱们煮海人的故事,就是听上一万遍也听不够啊!”

    “好的,爷爷,既然您老乐意听,我现在就给您讲一讲。”在我国古代,是一个极其崇拜神灵的社会,人们设定了

    各种各样的神来保护各行各业,以求风调雨顺。

    盐宗信仰,则是支撑盐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强大精神动力。在广阔的海盐生产地带,盐工们世代传承着这样一个习俗,就是在每年的春季,盐民从事盐业生产之前,先要祭祀盐宗,祈求神灵保佑灶火兴旺,风调雨顺,多产好盐。

    清代学者纪昀在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记载,有“三百六十行,无祖不立”的说法,而“煮海为盐”的夙沙氏应是当之无愧的盐业“鼻祖”。

    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先掌握煮盐技术的人,夙沙氏受到人们格外敬仰,被后人推崇为“盐宗”。

    相传在远古时期,有一个原始部落,首领名叫夙沙氏。有一天,夙沙氏在海边煮鱼。和往常一样,他提着陶罐从海里打了半罐水回来放在火上煮着。突然,一头野猪从眼前飞奔而过,夙沙氏见状拔腿就追。他将野猪打死扛回来后,发现陶罐里的海水已经熬干了,底部只留下一层白白的细末。他用手指蘸了点细末放到嘴里一尝,又咸又鲜。后来,他又用烤熟的野猪肉蘸着这种细末来吃,感觉比以前更加美味了。其实啊,那白白的细末就是从海水中熬制出来的海盐。2013年,“盐宗夙沙氏煮海成盐传说”入选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   翻开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,可以找到关于夙沙氏的记载,但是,这些记载大都是只言片语。夙沙氏到底是真实的历史存在,还是一个神话传说,亦或是一个人,还是一个部落?诞生于什么年代,活动在哪个区域?似乎还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些问题,于是我们也只能从古籍文献中去搜寻夙沙氏的生活印记了。

    “宿”与“夙”古字通用,古籍中的“夙沙氏”也被写成“宿沙氏”“宿沙瞿子”等。但是夙沙氏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部落,史籍中并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。

    人们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记载了这位盐业鼻祖的事迹。战国的《世本·作篇》中载有“宿沙作煮盐”,这也是至今能找到的关于夙沙氏的最早记录。到了东汉时期,夙沙氏在许慎笔下变成了“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”。唐代的《北堂书钞》引《鲁连子》云:“宿沙瞿子善煮盐,使煮滔沙,虽十宿不能得。”到了明朝,《山堂肆考》中记载:“宿沙氏始以海水煮乳煎成盐,其色有青、红、白、黑、紫五样。”这当中应该有想象性的描述。

    汉末的宋衷在为《世本》作注时,提到夙沙氏是齐灵公手下的卫士,这似乎表明夙沙氏只是一个人。但宋人郑樵在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中却说:“夙沙氏,《英贤传》曰,炎帝时侯国。”

    这又说明夙沙氏并非单独的一个人,而是一个氏族部落。现在多数观点认为,夙沙氏是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。

    在这些简略的记述中,我们大致能勾勒出夙沙氏作为煮海为盐创始人的形象。由于年代久远,缺乏文献和考古资料的支持,实在无法准确地推断夙沙氏煮海为盐的方法;但可以想象,在远古时期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,夙沙氏要经历怎样的艰辛才能从海水中提取出了食盐。

    夙沙氏究竟诞生在哪里,活跃区域又集中在什么地方?若解决了这些问题,也就找到了中国海盐业发展的源头。关于夙沙氏活动的地方,有山东寿光说、山东胶州说、山东城阳说、江苏盐城说等多种观点。

    据专家学者考察各种历史文献,调查当地地理环境并结合考古发现的最新成果推断:山东半岛一带最有可能是夙沙氏煮海为盐之地。

    “唱支山歌给党听,我把党来比母亲。母亲她养育了我的身,党的光辉照我心……”

    讲着讲着,我耳边听到了爷爷轻声哼着小调的声音,接着声音慢慢变小了,传来了均匀的打鼾声……

    我走出房间,大口吮吸着春天的气息。极目眺望,远处是一碧万顷的渤海,蔚蓝色的海水随风荡漾,一大群海鸥和几只不知名的海鸟不时从海平面掠过。

    翻卷的浪花一浪接着一浪拍在沙滩上,循环往复,乐此不疲。凝神细听,我似乎倾听到了海的声音……

    有党的领导,有组织上和爷爷、爹爹等老一辈海盐人的关心关注和关怀,海盐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,越走越好,海盐企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。

    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咸涩的海风,带着海水特有的腥味,常常令我们海盐人沉醉其中。

    大海的奉献,海水凝结的精华,海盐!将是我们三代盐工,不,是更多的,更长的,世世代代海盐工人的难舍情缘。

    孩子,咱是党的人,咱们家世代都是海盐工人,要记住,坚决不能给党旗抹黑,坚决不能昧着良心做事。

    秉匠心,产好盐。做良心人,产放心盐。

    爷爷、爹爹等人的谆谆教导似乎又在我耳边回荡着,回荡着,经久难忘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