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天遂人愿有点难

若未苏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唐门中文网 www.tmzw.net,最快更新一枕青酲困未苏最新章节!

    然而,

    距离上次夏子未斗志昂扬扬言要拿下苏芯开始,已经过去了一周。

    尉氏一直念着夏子未大病初愈,又感染风寒,身子虚弱,不肯放她出府去玩,连课业也都推了。夏子未就这样按部就班的熬了整整一周……

    天不遂人愿啊!

    夏子未在院子里外徘徊着,思索着如何说服尉氏可以出府去玩。

    “岁欢,你过来,”夏子未挤眉弄眼的朝着岁欢招了招手。

    “小姐有什么吩咐?”岁欢闻言上前,便瞧着夏子未歪着脑袋不知在想些什么。

    “岁欢,本小姐想出去玩,”夏子未道,“你给我想个法子。”

    “小姐,您可不能再私自出府了,”岁欢急忙道,“上次您偷偷出府去见苏先生,结果失足落了水,夫人不怪罪奴已经是大恩了。”岁欢把小脑袋瓜子摇得跟拨浪鼓似的,“不成不成,夫人嘱咐了奴要看好小姐的。”

    “岁欢,你是我的丫鬟,你要听本小姐的才是!”夏子未气鼓鼓地道,“况且我也没说要偷溜出去呀。”

    “我的好小姐啊,”岁欢说着,“只要不偷溜出府,那您让夫人点头去啊。”

    “我这不是不知道要怎么让娘亲同意吗?”夏子未语滞,“你快给我想想。”

    岁欢想了想道,“小姐不若寻厨房做些好吃的去看望夫人,没准夫人瞧见小姐一高兴就同意了呢。”

    “好像是有些道理,”夏子未眼珠子一转,觉得这个想法也不错,偷溜啥的太不光明正大了,毕竟还是要哄好老娘亲才管用。

    “那赶紧的,走走走,”夏子未说风就是雨,忙拉着岁欢往外走,“赶紧一块去厨房瞅瞅,本小姐要亲自给娘亲露一手。”

    “小姐你又不会下厨,”岁欢低声呢喃,“往常还不都是厨娘代劳。”

    夏子未走得太快,没听见岁欢说了什么。就算是听到了,她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异样,毕竟下厨什么的,她也的确是不会的。

    但是,她会甜品啊!夏子未暗暗的想,在现代苦哈哈上班赚钱,周末还抽时间报班上烘焙课,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大手一挥辞了老板好自己开工作室来着的。结果,还没等她辞退老板,自己就先挂了,还来了这么个史书里都没有过的世界。

    夏子未在厨房里转了一圈,喊人熬了点红豆,让岁欢去取了些现有的水果和牛乳,又指挥着厨娘洗净切块。

    “小姐这是要做什么?”岁欢新奇得很,从柜子里找出了一罐槐花蜜,打开递给了夏子未,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夏子未的动作。

    “水果捞啊,”夏子未忙着拿碗装盘,随口说道,“有没有冰,去让人取些过来。”

    “有的小姐,奴现在去取。”厨房一婆子闻声应下了。

    等红豆煮得软糯,夏子未捞起沥干水分,放凉装在了碗底,又摆上新鲜的果切,淋上牛乳和槐花蜜,清新的果香点缀着甜甜的花香,简单的水果捞就做好了。

    要是能有芋圆就好了,夏子未心想。下次一定要动手做份芋圆。

    正想着,厨房的婆子已经取来了冰块。“小姐,冰取来了,要怎么做?”

    “放着吧,”夏子未看了一眼婆子取来的冰,已经是凿好的小冰块,于是拿了食盒把冰装在底下,放上装好的水果捞,盖好了盖子。

    “岁欢,走吧,”夏子未满意地看了一眼食盒,“我们去给娘亲送吃食去。”

    “是,小姐。”岁欢提着食盒跟在夏子未身后离开了星晚阁,往尉氏的风眠院走去。

    初夏的午后阳光已是刺眼,夏子未从回廊下走过,抬手挡着光线,眯眼瞧着花园里的景儿。阳光破碎着阴影,好似大梦一场,恍恍惚惚,不真不切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主仆二人提着食盒来到了风眠院。

    尉氏瞧见两人大热天顶着太阳过来给自己送吃食,心底高兴女儿的孝顺,又不免埋怨道,“怎么大热天的过来了,中了暑气可怎么好?”

    “娘亲,都是回廊底下过,哪里会染了暑气。”夏子未笑道,“况且这初夏的天也没有很热。”

    说着,命岁欢打开了食盒,取出装好的水果捞。“女儿给娘亲做了好吃的,娘亲快尝尝。”

    尉氏瞧着身前桌上,桐木漆器的食盒里,放着两个晶莹的瓷碗,旁边还镇着些冰块,不由得疑惑道,“这碗中,是什么?”

    “娘亲,这叫水果捞。”夏子未端起瓷碗,对尉氏道,“这是用新鲜的水果和牛乳做的,又镇上了冰块,这大热天的吃着正正好,娘来试试。”

    尉氏觉得新奇,接过瓷碗尝了一口,“嗯,甜的。”尉氏笑道,“冰冰凉凉的味道不错。”

    “娘亲喜欢以后未儿常做给您吃,”夏子未高兴地说。

    尉氏吃着水果捞,又示意夏子未在旁边坐下陪自己一起吃。“你快也坐下尝尝自己的手艺吧。”

    夏子未陪着尉氏安静地吃着水果捞,心里思索着该怎么向尉氏开口说出去玩的事情。

    尉氏瞧着女儿那心不在焉的样子,哪里还能不知道她心里打的什么小算盘,笑了笑也不点破,“未儿这是在想什么?”

    “啊?”夏子未正思考着怎么组织语言呢,哪成想到叫尉氏直接给看穿了。索性就拉着尉氏的衣袖柔柔地开口道,“娘亲,未儿想出去玩。”

    “你这皮猴儿,”尉氏点了点夏子未的脑门,“生了这么长时间的病可是忘了?”

    “娘亲——”夏子未拉长了声音,撒娇般的喊着,“女儿好久都没有出府去逛逛了,那首饰铺子里新来的簪花样式,那绸缎庄子里新上的林罗绸缎,女儿都想去瞧一瞧新鲜。”

    “你若是想看时新的布匹头面,改明儿娘亲叫铺子里的管事娘子送府上来给你瞧瞧。”尉氏好笑的看着夏子未。

    “女儿想自己去看嘛,”夏子未拉着尉氏的手晃了晃,“娘亲好不好嘛?”

    “好了好了别晃了,娘亲这头都给你晃晕了。”尉氏赶忙制止了夏子未,“你若真想去也行。”

    “太好了,谢谢娘亲。”夏子未闻言高兴地说。

    “别高兴太早,娘亲也是有条件的。”尉氏板着脸说道,“你明儿陪娘亲去一趟楼观台,好祈求三清祖师保佑我儿身体安康。”

    “楼观台?”夏子未略一思索,就想起了前些天书里看到写了楼观台,好像是这大汉朝的道观。“好呀,娘亲想去,未儿就陪娘亲一起。也求求三清祖师爷能佑我娘亲身强体健,事事遂心。”

    得了娘亲的允许,夏子未美滋滋的离开了风眠院,想着明天陪娘亲去了楼观台,之后就可以光明正大出府玩了。

    虽然楼观台是道观,但是夏子未来了这大汉朝还从未出过门,也不曾有机会见识一下这个王朝的宗教信仰,想想还是很开心的。

    况且,听岁欢说,这个楼观台,是长安城外最大的道观,香火鼎盛,名扬大汉。这十里八乡的百姓们有个头疼脑热的,也都会去道观里求上一求。观里的道士亦是仁心仁德,经常救济流民,道医们更是妙手回春,深受百姓们的爱戴。

    夏子未听着觉得挺有意思,在这个佛教还未曾兴起的大汉朝,道教好像成为了普度众生的救世主。

    “在华夏,最早的宗教好像也是起源于道教,也有汉朝。”夏子未心想,只是不知道如今自己身在的这个大汉朝,是不是同华夏生在同一片大陆上。